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發展趨勢下,汽車零部件行業同樣面臨產品、技術、制造方式等領域的大變革。隨著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持續發展,汽車零部件廠商配套產品發生巨大變化。汽車零部件品類將不斷擴張,相關部件滲透率將逐漸增加,帶動汽車電子單車價值量持續提升,產業價值鏈面臨重構。
由于我國汽車零配件行業起步較晚,國內企業在企業規模、制造技術等方面滯后,汽車零部件進口依賴程度較高。近幾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額增速維持在7%-8%左右,2021年進口金額為2,439億元。出口方面,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持續增長,2021年出口金額為4,887億元。隨著國內汽車零部件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的地位持續提升,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迎來國產替代機會,對外出口將繼續穩步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增長潛力較大。
在國產替代巨大的市場空間下,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擁有巨大的潛力。長期來看,細分領域龍頭具備成本管控、商務開拓維系等中國2B制造業的核心優勢,由此帶來產品品類擴張、外資替代、進軍海外等多成長途徑,進而對沖行業景氣波動,保持高于汽車行業終端增速成長。未來隨著國內自主汽車品牌廠商的崛起,以及國產零部件廠商技術的積累,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汽車零配件行業現狀分析2022 汽車零配件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隨著我國汽車市場規模擴大和全球化采購迅速增長,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品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國已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成為重要的生產和供應基地。根據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2021)》,2020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營業收入為36,311億元,同比增長1.55%,2012-202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0%。
盡管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營業收入穩步增長,但是其相對于我國快速發展的汽車整車制造業仍略顯不足。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營業收入占比汽車制造業比例維持在45%左右,整車制造收入和零部件制造收入比例接近1:1,和汽車工業發達國家1:1.7的整零比例相差較大,我國汽車零部件占整個汽車產業的比重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汽車廠商,尤其是外資背景廠商(獨資以及中外合資)的供應鏈相對穩定,國產零部件廠商想切入其供應鏈體系較為困難,而新能源汽車行業涌現出的一批國產造車新勢力,由于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其供應鏈尚未成熟,更偏好具備成本優勢的國內零部件廠商,能夠帶動本土供應鏈發展,提供國產替代的機會。因此隨著未來國內汽車零部件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進一步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廠商有望突破外資背景廠商的技術壟斷,汽車零部件行業將迎來國產替代的機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汽車零配件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汽車零配件是構成汽車整體的各個單元及服務于汽車的一種產品。汽車零配件的種類繁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汽車的消費也越來越多,汽車零配件的這個市場變得也越來越大。近些年來汽車配件制造廠也在飛速地發展。
國內汽車零部件各個子環節都涌現出一批優質的代表性企業。動力總成系統中的東安動力、濰柴動力、精鍛科技、飛龍股份等;傳動系統萬里揚、中馬傳動和長春東等;汽車電子環節的科博達、星宇股份、三花智控、銀輪股份和德賽西威等;底盤系統中的拓普集團等;電器設備中的均勝電子;內外飾系統中的華域汽車、福耀玻璃、岱美股份和華陽集團等。
數據顯示,在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上,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49.25%,但占據了國內70%以上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汽車電子、發動機關鍵零部件領域,外資廠商的市占率高達90%。因此,汽車零部件各個環節(發動機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電子系統、底盤系統、內飾件等)深度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浙公網安備 330503020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