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的推動下,我國各領域的科技投入不斷加大,各產業的科研實力較以往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就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而言,總體技術環境向好。但從行業內部來看,我國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自主研發力量相對不足,且大多依賴于業內的國際合作,因此,我國零部件工業總產值占汽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零部件#
據全拓數據統計,我國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增長,2020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相關企業已經突破10萬家,2022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注冊量達到了21.42萬家,預計2023年將達到25.2萬家。

但是,從“2022年全球最有價值的20大汽車零部件品牌”排行榜來看,其中日本零部件企業進入該榜單的數量最多,高達5家,占比25%,法國、美國、中國、德國均占比10%,中國僅2家企業成功入圍,反映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實力在全球范圍內相對較弱。

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斷提升,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此外,得益于國內汽車產銷量、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和零部件采購的全球化,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全拓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收入規模為40668億元,同比增長12%,2022年約為41953億元,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4086億元。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零部件領域,如發動機、變速器、底盤等。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如電池、電機、電子控制系統等,國內企業也逐漸嶄露頭角。這些關鍵零部件的產量在2023年均有顯著的提升。這不僅彰顯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技術實力,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汽車市場的繁榮和活力。
當然,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我國政府對于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大力扶持。近年來,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這些舉措為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還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通過與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和企業的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額也在逐年攀升,這無疑是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崛起的一個重要標志。總體來看,2023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呈現出產值不斷增長、產品產量迅猛提升、技術實力得到彰顯以及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強的良好態勢。

全拓數據認為,一方面,國家政策對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扶持,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消費者對電池、電機等新興技術零部件的需求持續增長,且對于汽車整體性能和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因此,對于汽車零部件制造業來說,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未來,相關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強化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動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美好未來值得期待!

浙公網安備 33050302000602號